导航

    精算后花园

    • 注册
    • 登录
    • 搜索
    • 版块
    • 最新
    • 话题
    • 热门
    • 用户
    • 群组
    1. 主页
    2. 于是
    于
    • 资料
    • 关注
    • 粉丝
    • 主题
    • 帖子
    • 最佳
    • 群组

    于是

    @于是

    0
    声望
    2
    帖子
    3
    资料浏览
    0
    粉丝
    0
    关注
    注册时间 最后登录

    于是 关注

    于是 发布的最佳帖子

    此用户从未发言。

    于是 发布的最新帖子

    • 学习寿险精算前你需要掌握的利息理论基础(一)

      本金:每项业务开始时的投资金额

      积累值(终值):该业务在一定时间后回收到的总金额。决定积累值的两个因素为本金金额和从投资日算起的时间长度。用 a(t) 表示0时刻的本金1 经过 t 年的连续累计得到的积累值,称a(t)为累积因子。

      折现因子:积累因子的倒数成为折现因子,记为v, 即:v=a(t)−1 。

      利息: 指借用某种资本的代价或借出某种资本的报酬。即借债人除偿还出借人(放款人)原来出借的资本外,还要支付一个附加的补偿,这个补偿叫做利息。

      利率:单位本金在单位时间(一个计息期)所获得的利息即效用利率,又称实际利率,简称为利率。计算方法为:度量期内得到的李欣金额与此度量期开始时投资的本金金额之比。通常用字母 i 来表示。

      例题:某人到银行存入1000元,第一年末他存折上的余额为1050元,第二年末他存折上的余额为1100元。问:第一年和第二年的利息和实际利率各为多少?

      答:
      利息:
      I1=1050−1000=50 I2=1100−1050=50

      实际利率:
      i1=1050−10001000=5i2=1100−10501050=4.762

      前面说的实际利率 i 是从一个完整度量期而言的,若投资期为多个或非整数个度量期,则应该从单利和复利角度来进行度量。

      单利:考虑一单位本金,以每期单利 i 计息,则t时的积累值为:a(t)=1+i∗t。

      复利:考虑一单位本金,以每期复利 i 计息,则t时的积累值为:a(t)=(1+i)t。

      可以看出,单利的利息不再产生利息,而复利则是“利滚利”。当t≥1 时, 复利产生更大的积累值,当t≤1 时,单利产生更大的积累值。

      实际贴现率:一个度量期内的实际贴现率即为该度量期内取得的利息金额与期末的投资可回收金额之比,通常用 d 来表示。我们有v=1−d 。

      因此,我们有:

      利息=期末可回收资金金额 × 贴现率 = 期初投资金额 × 利率

      例题:某人的本金为1000元,第一期结束时,该投资者的账户余额为1050,求该投资者的实际贴现率。

      答:实际贴现率:d=1050−10001050=0.04762

      名义利率:每期付m次利息的利率,记为i(m)。具体是指,每1m期支付利息一次,而在每1m期上的实际利率为i(m)m。从而实际利率i 和名义利率i(m)有如下换算公式:
      1+i=(1+i(m)m)m

      名义贴现率:每期付m次利息的贴现率,记为d(m)。具体是指,每1m期支付利息一次,而在每1m期上的实际贴现率为d(m)m。从而实际贴现率d 和名义贴现率d(m)有如下换算公式:1−d=(1−d(m)m)m

      从而有如下换算公式:(1+i(m)m)m=1+i=(1−d)−1=(1−d(p)p)−p(对于任意的m,p成立)

      例题:求与实际利率8%等价的每年计息2次的年名义利率及每年计息4次的年名义贴现率。

      答:由名义利率和名义贴现率之间的关系可得:(1+i(2)2)2=1+8

      从而,i(2)=7.85

      由名义贴现率和实际利率的关系可得:(1−d(4)4)−4=1+8

      从而,d(4)=7.623

      利息力:在时间点上度量利息。用公式表示为δt=a′(t)a(t), 从而我们可以得到a(t)=e∫0tδtdt

      例题:假设利息力δt=0.01t, 0≤t≤2。求投资1000元在第一年末的积累值和第二年的利息金额。

      答:第一年末的积累值:A(1)=1000e∫010.01dt=1005
      第二年内的利息金额:I2=1000e∫020.01dt−1000e∫010.01dt=15.2

      总结:本届各种利息度量联系在一起用公式表达为:
      (1+i(m)m)m=1+i=v−1=(1−d)−1=(1−d(p)p)−p=eδ

      习题:

      习题1 : 基金A以每月计息一次的年名义利率12%积累,基金B以利息强度δ=t/6积累,在时刻t=0,两笔基金存入的款项相同,试确定两基金金额相等的下一时刻。

      习题2:两项基金X和Y以相同的金额开始,且有:

      (1)基金X以利息强度5%计息;

      (2)基金Y以每半年计息一次的年名义利率j计息;

      (3)在第八年来,基金X中的金额是Y中的1.05倍。求j

      答案:

      习题1:由利息力和名义利率之间的关系可得:(1+1212)12t=e∫0tt6dt

      解得t=1.4328

      习题2:由利息力和名义利率之间的关系可得:
      e0.05×8=(1+j2)2×8×1.05

      解得j=0.04439

      发布在 央财精算学硕
      于
      于是
    • 绝对详细有料的2020年中财精算考研经验贴!

      这是我征集的一个20届考生的经验贴,这名学弟真的很有自己的思路和想法,对于考研的安排也很好,希望在这里能提供一些经验。正文如下:(禁止转载)

      在这里不做“攻略”式的经验贴,而主要分享一下我认为的各科准备需要注意的事项、参考书目变化的情况、中财精算考研的整体趋势与在疫情下复试的准备。

      一、考研情况总述:

      1、从考研宏观趋势来看:

      经济的下行必然导致考研人数的激增,这意味着作为2021年及往后的考研难度和之前比有着质的差异。建议同学们在参考往届考生的经验时要在他们努力程度的基础上倍乘一定系数,越早的经验贴参考意义越小(难度递增)。关注新闻的同学肯定知道今年研究生扩招,从总体报录比来看与去年相差不大,但是我认为在数据的背后隐藏着非常坑人的结构性的问题,即:大幅扩招的学校大多为偏远地区的二本双非(复旦除外),但是大多数考研人数的增量都加在了热门地区的985、211上,说人话就是中财这种学校扩的少增的多,切勿被研究生扩招的人数给忽悠了。

      2、从中财精算考研的具体情况来看:

      由于20年参考书目的变化+19年复试线较高的分数+简章上的招生人数过少,很多人弃中财去考对外,从初始成绩的离散程度以及考研群人数大概可以判断20的报考人数是少于19的。竞争压力小了所以今年的复试线非常的温和(也包括试题难度的因素),而中财和对外复试线的倒挂是2021考生的利空。再从实际招生人数来看,预收7实收12,增加的数量并不主要是研究生扩招的结果,收的比简章人数多是常规操作(参考2019年预收13实收21)。我了解了一下今年部分上岸考生的情况,二战、三战考生占比很高,加之21年竞争必然激烈,建议同学们合理评估自己的实力,切忌因为初试线350而盲目自信。

      二、专业课:

      1、经济学:

      换书看起来是难度增加,但其实对之前考精算的同学是好事。本身804出题就疯狂超纲,比方说19年就考了范里安的内容,换书之后因为和其他院系统考801,这两年出题不敢太跳。因为我写这些的时候初试已经过了半年,具体内容可能记得不是很清楚,在我印象里高鸿业和新书的内容都有涉及而且这两年题型变化也比较随心所欲,建议复习时都要有所涉猎。我的应对策略是背诵名词解释+刷题。名词解释我是用的跨考整理的高鸿业的名词解释,再加上我自己认为可能考到的新书内容与高频简答题。我的记忆力差到令人发指,所以我开始背的时间非常早,后期背诵政治压力很大所以早点开始背我认为不是坏事。关于刷题时书目的选择,很多人推荐圣才的西经宏微观白皮书(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我个人不太认同,用这两本书实在是太太太太太太太太太厚了,即便能刷完一遍复习起来也很费劲,更关键的是很多题来自不同的课本,风格也与中财不同,参考价值不大。我做的是圣才的曼昆《宏观经济学》名校考研真题详解和范里安名校考研真题详解这两本,题量不多短时间就可以做完,类型也比较接近,在这里强烈推荐!

      2、精算:

      我是用的参考书包括:李晓林的寿险(可以只看利润测试那章)、北大的非寿、中精的寿险非寿金融数学(只看利息理论)和精算模型。关于各本书的重点章节前人之述备矣,不多赘述。我认为备考还是要以真题为导向,不涉及的章节和寿险中很多的证明推导过程了解就好,不要花太多时间。精算这些年大部分的分值还是来自以往真题的原题以及中精+北大的书中,比较常规(毕竟老师出题也很懒。。。),还是拿20的题举例子,能算新题的只有贝叶斯那道,所以虽然题目的风格与往年有点不同,但我认为考察的主基调还是没变的。

      3、时间把控:

      考试之前一定要掐表把20年的题做一遍,因为题量和之前不同,经济学的名词解释写几行点到即止,不占多少分数的,大头还是在计算和简答题。如果简答题一提笔就收不住,可以把这种题放到最后写。考试时候的答题纸都是没题号的白纸,答题的顺序不一定非要按照卷面顺序来,如:想要把第二题放到最后写,只需在第一题后面写明该题所答的实际位置(页数)即可。

      三、数学:

      虽然我是数学系的但是我考的分数相当丢人。。。我就不推荐如何去备考了,我只想说一点:21年数学简单,而考精算的人数学分数必须很高,如果因为一道题卡太久结果一定不会很理想。建议大家克制一下解压轴题的冲动,如果感觉是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题建议先搁置转去检查选择和填空,毕竟一题4分太要命了不能有一点细节出错。

      四、英语:

      简谈几点:

      1、词汇:

      考研词汇必破5000,会有质的飞跃。我身边的同学只要把单词刷上去成绩就不会差,比方说我考研词汇刷到了10000,客观题就只扣了3分,而我本身的英语基础奇差无比。考虑到离21考研至少还有7个月,即便是0基础背到5000也没有太大困难。对于背单词有如下几种方法:

      • 单词书:如果使用,建议买按词频划分或者助记类型的书。千万千万别买按字母表顺序排的,即低效又难背。
      • app:我选择的方式,强烈推荐墨墨背单词!(真没收钱)作为记忆困难户我深度用很多软件,墨墨是最好用、最适合考研的了,你看到例句和助记就能明白。即便不选墨墨也千万不要用百词斩背,它会建立英语单词-》图片的记忆链接,做阅读时极其低效,而且无益于记住一词多义。
      • 做阅读时记:也就是结合实际情景去记。这种方法有一个前提,就是要有足够的单词量积累,不然你做阅读的时候就净查单词了,这样做两头不讨好。
      • 单词课:以上方法均无效时选择,优点是:有趣,学的进去,缺点是:这应该是英语学习中最浪费时间浪费金钱的方法了,适合自学能力差的人使用。

      2、技巧:

      选唐迟的,废话少不装逼,解题的思路可以让人信服。

      3、语法:

      须掌握,但不要拘泥于其中,做对题是第一位的。

      4、完形:

      在把技巧掌握的情况下做点真题熟练即可,不要花费太多时间。完形得分和真题的难度有很大的关系,近几年的真题都非常简单,花费太多时间犹如用牛刀杀鸡。

      5、作文:

      我的方法是一套模版+背诵预测作文大小各10篇以上+考前背诵热门主题词汇、短语和名言,再根据预测卷的题目进行结合练习,以模版为主干,背诵的作文和主题短语为内容填充,必须紧扣题目,功能性的句子(和主题无关的、模版当中的废话)可以有但不要太多。熟练掌握之后可以完全不按照模版写,模版的作用是为了提前确定行文结构,不用到考场再想,能在考试前完成的工作就不要放到。关于模版给分问题,硬套肯定是没分的,因为它只是个框架,但不代表模版本身有问题,事实上大多数英语老师讲英语作文就是讲模版。

      五、政治:

      很多人会说,政治只要最后一两个月把肖四肖八背背就可以,不用花太多时间。事实上大多数人的确是这么做的,但是从逻辑上讲你要明白,你选择和大多数人付出一样的努力,你自然会大概率得到和大多数人一样的结果。大多数人获得的结果是什么?是考不上研究生。

      基础差的理科生最起码要提前把1000题刷完,知识结构明晰,想省时间的话可以用疾风劲草或者徐涛的背诵笔记。

      政治最近几年的趋势是时政考察的比例加大,5道大题包括马哲都可能和热点结合,如果想提前背分析题可以只背马哲的分析题考点。准备时政推荐徐涛的时政课,重点突出,一两节课就可以搞定。

      关于分析题目前主流的背诵材料是肖四肖八和徐涛的20题,二者看心情至少择其一。19年押题肖秀荣是爸爸,20年押题徐涛是大哥,可以看出没有哪个老师可以每年都稳定发挥的,但是因为他们的受众最多,如果他们发挥不好那么大多数考生都会受影响。但如果你选择了一个小众老师的背诵材料,要是他拉了跨那你也得完犊子。所以在背诵材料上随大流不一定是最优解,但是是风险最低的。我选的是背20题+肖四,这么做的问题是20题和肖四的出版时间冲突,后期背诵压力极大,慎选。

      六、复试:

      从疫情进展来看,21年的复试有一定概率也是网面。假设如此,初试分数便极端重要,今年的录取名单基本按照初试成绩排名,没有上演逆袭的戏码。因为网面的分数占比很低,想要出彩很难而且非常看运气,我今年抽到的一道题就难的离谱,看到题目的一瞬间暖流就击穿了我的三层尿不湿,我觉得不论再给我多少时间复习我都答不上来,而其他人抽到的题反倒是我准备了的。
      面试的内容和往届基本一致,包括:

      1、英语面试:

      有两道题组成,第一道是自我介绍,第二道随机,可能抽到的题目包括:时事题、兴趣爱好等常规面试内容、专业知识、互联网相关。我的应试策略是把学长学姐抽到过的题和搜集的常规题整理出来,自己写出答案后背诵,因为自己写的回答非常好记。口语回答不用太在意语法,所以可以直接码出中文后用有道翻译。口语考试考查的是你用英文交流的能力,关键是能说出来。回答的准确性要在你能表达之后才有意义,所以对于专业的内容,我有一种投机取巧的方式,就是把专业课的知识分为几个主题(保险、精算、非寿险精算、准备金、定价、风险和风险管理、再保险等),每个主题都准备一段话,只要你抽到专业课的题,这几个主题总有一个能挨得上,无脑背就完事儿了。

      2、专业课面试:

      包括一道基础题+一道精算风险保险的题+一道发散的题。基础的题真的是非常基础,一般用初试的知识就可以解决,注意初试书中的一些细节和定义。在这里可能涉及概率统计的知识,如果不考笔试那么概统就这么点排面。第二道题可以参考保险学和风险管理的书,中精的非寿险也很重要。第三道题就看脸吧,提前准备好新冠一类的热点题、精算的论述题(不涉及具体知识)和精算师职业相关的内容。这部分我是参考中精的精算管理、知乎和新冠相关的文章论文,但是抽到的题真的是。。。。。。太热点了,我实在不会按名词解释答的,不要学我。

      发布在 央财精算学硕
      于
      于是